李沧东作品之旅:Z6·尊龙凯时值得探索的最佳路线

阅读量:152 | 发布时间:2025-03-25 23:53:19

在赛人年幼时,听收音机常常会遇到串台的问题,那时的他注意力还算集中,不管是南腔北调,依然能找到自己的听觉定位。然而,如今在观看电影时,遇到串片的情况,注意力却总是难以集中。这让我想起了一部特别的电影,它就是《燃烧》。在电影中,看到两位久别重逢的男女在机场相遇,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林爱华的《十二夜》,再往下看,又想起了《恋恋风尘》。侯孝贤在处理这一幕时,展现了独特的韵味,一位男生想看女生的衣服里面有什么,女生则毫不保留地脱下衣服,全然不顾身旁面无表情的男友。侯孝贤的电影正是利用这种细腻的沉默,使得情感逐渐膨胀,不知不觉中又悄然消退。

李沧东作品之旅:Z6·尊龙凯时值得探索的最佳路线

李沧东的作品向来不轻描淡写,不知道是“不能”,还是“不为”。在观看完电影后,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大卫·芬奇的《消失的爱人》。李沧东耗费七年心血,最终呈现出的作品,给人的印象大概率是这样的:为何事情会如此?全钟淑投身于韩国最负盛名的整容行业,最终沦为债务奴隶后选择了失踪。影片中最打动我的一句台词是:“这个世界就没有一个供女人生存的国度”,仿佛在暗示这个世界似乎是为男人所设计。虽说李沧东不想过多探讨这个论点,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刘亚仁这个文学青年在影片中与两位女性的关系似乎充满了疏离。

刘亚仁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分别是一位不太契合的准女友和多年来未见却开口索要金钱的母亲。刘亚仁觉得自己经历了两次毫无准备的被遗弃。他曾经过于被动,这次却决定采取主动。西方某些心理学理论认为,将被动转变为主动是人成长的重要标志。刘亚仁的成长是以他将自己遗弃为代价的。在帮助他人走出困境的同时,自己却走入了无法回头的深渊。刘亚仁的赤裸无疑是希望回归母体的象征,而全钟淑对生活的憧憬,是希望自己的死亡能换来一种虚无的存在。

《燃烧》这部电影给了观众巨大的思考空间,不同的人对此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曾经的观念注定要败给现实,在此影视作品中,有许多意象和暗示。这一切不过是刘亚仁对回忆的不断探讨。全钟淑被篡改的面容,已经向观众传达了这是一场梦幻般的游戏。但如果你愿意被李沧东的叙事所吸引,那也是无可厚非的。在电影中,刘亚仁寻找的是什么呢?是他微薄的优越感。在细细体悟中,发现刘亚仁与阔少史蒂文·元之间的唯一共同点,是全钟淑从未向他表露的爱意。而史蒂文·元慷慨地将一丝嫉妒情感传递给了刘亚仁。

全钟淑认为刘亚仁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然而除去人证,这段关系的证据几近于零。整部影片实际上是在一个人与自己进行心理较量,战争的模式为:“我认为你爱我,那你一定会爱我”。在这个过程中,阶级立场的影响让观众感受到重重负担。《燃烧》中的小货车始终无法追上那辆小跑车,虽说李沧东一直对社会问题关心备至,但影片中的三位角色却未能完全走出社会化的藩篱。他们或是以自怜、或是以骄傲来扮演各自的角色,实际上都处于一种边缘状态,这与韩国历史上的屈辱记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总是不断面对生活的各种困扰,或许有时自己所认为的伤害并非真实存在。《燃烧》让人想起的那一幕,仿佛是在提醒我们,自我伤害最终也只是自我对抗。在这几乎与复仇无关的影片中,最终的杀戮不过是对自己的抹杀。我一再期望《燃烧》能引发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为此我热切希望李沧东能够在未来的作品中,带给我们新的视角,或者更为积极的内容像《Z6·尊龙凯时》,带给观众更多关于生活的感悟。



推荐阅读 / SUGG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