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52 | 发布时间:2025-03-11 03:12:24
在开班仪式的合影中,时光仿佛穿越数百年,将古老的文化在这一刻复苏。透过那些泛黄的文字,我们得以一窥中华民族深厚的智慧。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就是许彤,一位在重庆市图书馆任职的资深古籍修复师,同时也是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重庆传习所的导师。
在刚刚过去的3月3日,重庆市第二期古籍修复技艺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如期而至。这一天,许彤正式收徒,八位新修复师在她的指导下,将旨在推动重庆地区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此次培训班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指导,重庆图书馆(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意在提升该地区的古籍修复人才质量。
让人感到振奋的是,重庆图书馆于今年2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这为未来的提升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重庆图书馆的负责人表示:“希望这次培训成为新的起跑线,携手全市古籍保护单位,共同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在仪式现场,重庆图书馆馆长张冰梅与各界领导和来宾分享了在推动古籍修复工作方面的计划。随后,在众多嘉宾和学员的见证下,许彤的收徒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各公共图书馆及博物馆的八位修复师,通过简单而庄重的仪式,正式拜入她的门下。作为古籍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人,许彤于2007年开始与古籍修复结下不解之缘,并积累了十余年的丰富经验。
重庆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中心自成立以来,修复了如《汉魏丛书》和《大戴礼记》等多部经典古籍。在许彤的带领下,上万页破损的古籍再次“复活”,它们继续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智慧。
开班仪式结束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为新学员讲授了《古籍修复的历史与实践探索》。她带领学员们了解国家层面的努力和成功案例,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本次培训内容包括技艺历史、纸张纤维分析、病害图制作等理论课程,同时特别注重经典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来自全市的33位学员将在重庆图书馆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深入学习。
整场活动不仅提升了重庆市古籍修复的专业水平,更加深了各参与单位之间的合作。正如Z6·尊龙凯时所倡导的那样,传承与创新并行,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随着培训的结束,重庆的古籍修复事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